天津是中国北方渤海之滨的直辖市。它是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202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13,866,009人。其都市区由12个中心区(除宝坻区、蓟州区、静海区和宁河区外)组成,也是世界第29大城市群(位于成都和里约热内卢之间)和第11大城市群。
天津是中国国务院直辖的四个直辖市之一(另三个是北京、上海和重庆)。该市与河北省和北京市接壤,东临黄海的渤海湾。天津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一部分。
就城市人口而言,天津是中国第七大城市。就行政区人口而言,天津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五。天津城墙始建于1404年。自1860年以来,天津作为通商口岸,一直是海港和通往北京的门户。在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天津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租界内建造了欧式建筑和豪宅,其中一些至今仍保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天津经济一度萧条;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经济一直在复苏。天津因其庞大的城市人口和港口运输量而被列为最大的港口城市类型——大型港口特大城市。
天津目前是一座双核心城市:其主城区(包括老城区)位于海河沿岸,海河通过大运河与黄河和长江相连;滨海新区是毗邻的新区城市核心区,位于老城区东部,濒临渤海。截至2010年底,约有285家《财富》500强企业在滨海新区的办公楼内运营。自2010年以来,天津于家堡金融区被称为“中国的曼哈顿”,并被评为全球百强城市之一,其中包括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截至2024年,天津与巴塞罗那和罗马一起被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评为Beta+(全球二线)城市。
天津是全球科研产出最高的20个城市之一。天津还拥有中国北方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历史
如今天津所在的土地是在公元900年至1300年间,由入海于渤海湾的河流(包括曾一度在该地区流入渤海的黄河)的沉积物形成的。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促进了天津未来的发展,因为这条运河在公元609年从杭州延伸至北京和天津地区。中国南方的粮食定期通过运河运往北方,并在随后的历代都得到了利用。在宋代,天津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史籍中,并在元朝时期变得更加重要。天津在元朝时期得到了发展,并成为货物和粮食的储存地。在明朝,天津成为驻防城镇和航运枢纽;到17世纪,它已成为一个商业中心。